LIVING WITH DEPRESSION
“有點像外星人“
– 娜塔莉*,21 歲

娜塔莉*,21 歲,在與家人搬到新加坡之前,從六歲起就一直是一名狂熱的單車喜好者。 她在新加坡度過了餘下的童年,這也是她的家人仍然居住的地方。 在新加坡完成高中學業後,娜塔莉在美國住了12個月。 她現在和她的阿姨住在台中。
2018 年 10 月左右,娜塔莉在大學第一年經歷了情緒逐漸惡化。她停止與家人交談,慢慢退出一切,不太吃東西,睡過頭,經常感到焦慮。 有一天,她看到一則預防憂鬱症的廣告,意識到「也許這裡有問題」。 娜塔莉對她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了興趣和樂趣,例如去咖啡店讀書、狂看電視節目。 她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受到了損害,觀看 20 分鐘的《我們的辦公室》節目時她會「感覺受到干擾」。
她掙扎著離開家並照鏡子,強調她感覺「有點像外星人」。 在去健身房並將自己與其他女性進行比較後,她也崩潰了。
家庭支持
娜塔莉稱她與父親的關係「非常不穩定」。 她的父親相信「如果你看不到傷口,那就不存在」。 她的媽媽是一個“龐大的支持網絡”,每天都會與她交談兩次。 同樣,她和與她住在一起的 18 歲弟弟也是最好的朋友。
她不想“成為那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…”
有一天,娜塔莉的阿姨走進她的房間,發現她拿著一條腰帶。 後來,她的媽媽發現了這件事,並向娜塔莉的爸爸表達了她的擔憂。 出乎意料的是,她的父親意識到出了問題,並幫助她規劃了從新加坡飛往台灣的航班。 由於精神疾病帶來的污名化,讓她很難與父母討論自己的憂鬱症,而且她不想“成為那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……”,這讓她覺得好丟臉。
藥物和談話療法幫助她恢復了活力
看醫生
娜塔莉與她的醫生獲得了正面的體驗,精神科醫師,診斷出她患有憂鬱症,並在心理師的建議提供了心理健康計劃。 如今,她仍然會去看心理師,而心理師仍然是「我唯一可以談論所有事情的人之一」。 她最初每隔一周見一次他,然後開始走出「低谷」。 她開始服用抗憂鬱藥,直到某些事情觸發她再次陷入嚴重的低迷狀態。 那是在聖誕節前後,她討厭這段時期,「因為它總是以與(她)家人的爭吵而告終」。 因此,她的抗憂鬱藥物劑量增加了,這似乎確實有幫助,但她經歷了睡眠中突然驚醒的副作用,所以她換成了另一種藥物。 她現在穩定地服用目前的抗憂鬱藥物。
學校和生活的熱情
娜塔莉在學業上很積極,在憂鬱症期間還一直保持著很好的成績。 在美國度過休學年之後,她結識了親密的朋友,並每年在夏天拜訪他們。 她對單車充滿熱情,但已經兩年沒有騎車了,事後看來,這是她被診斷出憂鬱症的一個因素,因為這是「(她)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」。 2019年6月,她受邀到國家公園騎單車,這次經驗讓她欣喜若狂。
憂鬱和焦慮的誘因
娜塔莉每個月都會經歷 2-3 次“情緒低落”。 藥物治療和談話療法的結合幫助她恢復了韌性,但當她的老闆咄咄逼人、與父親吵架或作息被打亂時,她的憂鬱症仍然會被觸發。 當有人在她發訊息後處於「已讀不回」狀態,也會引發她的焦慮症狀。 最近,當她因新冠病毒的要求而不得不在酒店隔離兩週時,她認識到了自己的精神力量,並度過了難關。
一般建議
娜塔莉對支持憂鬱症患者的建議是傾聽,永遠不要說「哦,別擔心,我們都有這樣的日子」。 娜塔莉希望看到有類似經歷的青少年或成年人的真實患者故事。 此外,看到與她這一代和相似年齡層的人的廣告,而不是通常描繪的年長男性,將有助於她與自己的經歷聯接起來。
*名稱已更改。 顯示庫存照片。